《红与蓝》正是一块试金石,将为我们揭示 NFT 背后的收藏逻辑。
撰文:Guo Cheng
乘着比特币东风起家的 new money 被称为「科技资产阶级」,经济基础雄厚的新富阶层往往需要更高层级的精神产品来满足超越性的需求,当奢侈品、豪车成为标配,艺术品收藏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钱的标的。
不得不承认,不同色度的紫色铺陈在屏幕上的时候,一种高贵而吉祥的氛围扑面而来。加密艺术家刘嘉颖(CryptoZR)从中美两国的国旗上提取红色和蓝色,中间渐变的色彩被分成 100 份,极简主义形式的背后是价值观的表达。
刘嘉颖,《红与蓝》,2019, https://opensea.io/assets/red-and-blue
加密艺术的载体是屏幕,电子图像是最主要的展示途径,电脑绘画、3D 建模、算法生成、实时互动……任何可以在屏幕上展示的都可以被用作呈现的形式。而它的核心「加密」特性,则意味着新规则的产生。以造型、色彩、主题的美学范式分类艺术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成型,摄影、影像、新媒体艺术已经在这些维度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法国哲学家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 1998 年出版的《关系美学》,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打开了新的维度。
红: https://opensea.io/assets/0x85705c152b90a636ffa84b00736c2d27f982fdb9/1
关系美学:一整套以人际关系和社会语境为出发点的艺术实践,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空间。
《红与蓝》极简的形式显然并不承载复杂的艺术劳动(绘画,或者数字绘画),刘嘉颖却在极简的形式中整合了一年的「时间」来促发这种关系美学的生成。
这件作品创作于 2019 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让刘嘉颖意识到两个大国关系将成为两种明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进行博弈。《红与蓝》正是在 2019 年 10 月创作,她希望通过「色块」的竞价,来预测,甚至揭示这场博弈的高下。更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 年初的 covid-19 疫情将世界推向了完全不可预知的未来,《红与蓝》这件作品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蓝:https://opensea.io/assets/0x85705c152b90a636ffa84b00736c2d27f982fdb9/100
在「关系美学」的框架下,「艺术」对收藏提出了问题。当收藏者为作品付费,ta 购买的是什么?传统艺术品收藏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为我们揭晓了答案——收藏一件摄影作品,为之付费的并非冲印的相纸,同样画作也不是承载绘画的亚麻布——收藏者购买的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从而以「拥有」的身份来获得精神层面的认同。《红与蓝》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刘嘉颖在并未阐明创作意图的情况下将作品在 OpenSea 上开放竞价,位于画布两端更纯粹的色块更受青睐,目前蓝色叫价更高。
「一年」的时间临近,中美两国文化、科技、政策、新闻消息是否能够影响作品的竞价正是作品要以艺术的手段来探索的现实。当颜色带有立场,竞价将混杂着价值观、政治倾向、身份认同、民族主义、情绪的即时反馈等等诸多因素,但是,也许这些因素将在 NFT 的投资属性面前完全失效。金融市场假设每一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而恰恰寄托于肉身的灵魂正是受到情感偏好的左右,那么《红与蓝》也正是一块试金石,将为我们揭示 NFT 背后的收藏逻辑。
「中国必胜」,亦或「我爱美国」,收藏作为立场 10 月 18 日将在红与蓝之间揭晓。